close

150801m4rhoettjimj7x7h

 

簡單說:真實故事改編,小人物的逆襲故事,很勵志.

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現實生活中, 
和我們那麼貼近的小人物,他的努力,
能給我們的力量更大, 
這應該是我很喜歡這類電影的原因,
這些擁有那麼多正面能量的人們,
他們的故事值得被述說,讓更多人能分享他們的力量.

這部電影片尾打上了,Pierre de Coubertin(顧拜旦,奧委會創辦人,現代奧運之父)
所說的奧運宗旨,那段話是這麼說的.
The important th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is not to win,but to take part; 
the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not triumph, but the struggle; 
the essential thing is not to have conquered but to have fought well. 
To spread these principles is to build up a strong and more valiant and, 
above all, more scrupulous and more generous humanity.
(奧運比賽重要的不是贏,而是參與其中;
正如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勝利,而是奮鬥的過程;
不可或缺的從來不是戰勝,而是用儘全力打一場好仗。
為了貫徹這些信念首先要做的就是,
建立起強壯而英勇,更正直且慷慨的為人。)

電影中 Eddie追夢或妥協,放棄和希望再燃起的過程,
他最終打死不退的過程中,其實經歷了多次失敗再重來.
努力的同時也多少依賴著家人的愛,失敗時覺得對不起愛著自己的人,
這些事在大家的生命中或多或少都有些雷同的經驗,也令人更有感.

很喜歡那句反骨的台詞,
我總是在沒來的及証明之前就被踢掉了,
我想要證明他們都錯了

Taron Egerton的表現非常亮眼,
在英國演員想要出頭,果然不能只靠鮮肉或只有兩把刷子而已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下面多半會有點影響觀影心情,
可能看過才再往下讀... 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
Eddie在1988成功參與奧運之後,奧委會在1990訂了飛鷹Eddie條款,
再次提高了參賽門檻,
接下來的兩屆的奧運,即使Eddie仍繼續努力,
也拿到了一些贊助在訓練上,但仍然沒有能再次取得奧運參賽資格,
Eddie 條款之於奧運精神有些諷刺.
1997年,他在美國比賽跳出115公尺的成績拿到29名,符合奧運參資格,
但又因為該比賽參賽國家數未達奧運認可標準,
而無法參加1998年日本長野冬奧.但這過程中重重阻礙,都還是沒能讓他放棄.
我想這是他的故事值得被提起最重要的因素吧.
休傑克曼訪談時說自己小時候崇拜Eddie ,
曾因為學他而從自己家屋頂跳下來過,
Eddie是工人家庭出生, 小時膝蓋有問題,並不是運動員的料.
也正是這些小人物特質,加上打死不退的傻勁,更加鼓舞了人們.

相較於Eddie ,可能有些因為他的人格特質,
讓他受到媒體的寵愛,
但也因此有一些非議,因為有許多努力不懈的運動員,
終其一生可能也無法像Eddie那樣受到一些關注.

整體來說,我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呈現這個故事的方式,
因為運動吸引人之處除了各種令人讚嘆的努力和美技之外.
運動家精神的本質和初衷才是最激厲人心的部份,
而那也是這個充滿功利的年代,很容易被遺忘的事情.
因為這個原因,我也蠻喜歡電影裡對教練的改編,
真實中的教練沒有那麼神,也沒有那麼戲劇的過去,
但是這改編中教練的個性鮮明再加上他那傳奇的老教練的態度轉折,
更加深了這部電影所要傳達的中心思想(運動精神高於勝利)的力道.
而真實世界中的教練John Viscome 和Chuck Berghorn說
Eddie去找他們時,沒有裝備,看起來體重過重,
一點也不像運動員.
但這樣的Eddie還是說服了他們幫他.
那種專注而單純的追夢不也正是一種美麗的運動家精神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