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5-4
七十年以上歷史的大木桶,是用台灣杉或福州杉製成。
這些大木桶是麻豆草店尾聚落,鹹菜文化歷史的見証。
5-2
麻豆鎮興農、中興、新建里「草店尾」聚落,
早年盛產芥菜,當地農人將之製成酸菜(台語稱為鹹菜),
5-3
這些則是用來鎮壓芥菜的大石,
我們走訪了鹹菜巷裡仍然遵循自然古法醃製的店家,
伯伯告訴我們現在已經過了產期,鹹菜都賣光了。
大部份的桶子都是空桶,
不過一走近,空氣中仍然有一種難以形容的味道。

遙想古時草店尾聚落幾乎家家戶戶皆有醃製鹹菜,
芥菜收成時家家戶戶大人小孩忙著醃製鹹菜的情景,
酸味四溢的鹹菜巷想來更是當地人特殊的記憶了。

隨著時代變遷,機械取代人工,
老師傅凋零,鹹菜巷裡的大木桶越來越少了。
這些傳統的文化也像空氣中的鹹菜味般遂漸的消失中。
5-1
近年,社區人士與當地學校合作,
在培文國小設置了鹹菜文化園區,
5-6
保留了幾座差點被賣到外地去的大木桶,
來為我們訴說鹹菜巷的故事,這些在地的文化。
5-9
園區裡還設置了古時菜園裡取水灌溉的"吊篙",
吊篙的造型,好像一座高射砲,

當地有幾個關於吊篙的軼事,

甲午戰後台灣割讓日本,日人要接收台灣時,
渡過鹽水溪透過望遠鏡,看到麻豆草店尾的吊篙,
誤以為是砲兵重地,不敢由麻豆經過,
轉而由官田西庄繼續往南走。

還有另一說,
二次大戰時,
這些狀似高射砲的吊篙,令當地遭到轟炸。
可見當時田園中吊篙的密度之高。
5-5
園區裡可愛的鹹菜超人圖騰,令人印象深刻。
5-7
王老師在這裡為我們說了些草店尾的故事。
5-8
在地人對鄉土文化的認同和情感在這裡表露無遺,
如果,沒有他們的努力,
我們寶島這樣有趣的文化,
也許就真的會隨風而逝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